給孩子一個穩定而有力量的愛
翁明達
當孩子呱呱墜地、帶著哭聲來到我們生存的世界,我想,那一刻的我們都是決心要給孩子最好的照護,以及提供最溫暖、最有愛的成長環境。
但是,隨時孩子的逐漸長大,隨著社會日益多元發展及人本意識抬頭的影響,加上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個殊性,以及各個家庭教養態度的不同,讓許多的孩子在面對許多人、許多事的同時,都充分顯露了他們的自我,而遺忘了身為人最重要的那份同理尊重、正向樂觀及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因為這樣,所以我們擔心了…。
幼兒園階段年紀的孩子,正是吸收性最強、活動力最強、最好奇、也是最單純的時期,我們應該掌握這人格陶冶及生活習慣建立的關鍵時刻,給孩子好的教養環境及觀念,讓孩子在學校幼兒園及家長的共同呵護下能健康成長、能樂於學習、能具備溫暖的待人處事內涵。
我們總是很習慣的給予孩子最好的生活用品,但是否記得要求孩子要確實依照健康正確的使用方法?是否要求孩子要定期操作使用,以養成良好習慣?
我們也是很自然的會依照孩子的喜好去準備他的飲食,但我們是否記得營養要均衡?是否記得要減少孩子零食的餵養及含糖飲料的攝取?
當孩子發現新的玩具或喜歡的物品時,我們是要立即買給他?又或是有目的的引領他理解家裡已經有很多類似物件,是不是真的需要?有沒有必要買?
若孩子有情緒了,我們是不是也能耐心的等待陪伴及引導?還是又用買玩具、買零食、或是給他手機玩手遊的方式去修復他的情緒?又或是一味的責罵鞭打?
當孩子做錯事了,我們是否把握住這個機會使其學習,讓孩子知道如何在下次同樣事情發生時,他可以怎麼面對?而不是講兩句、罵兩聲、或視而不見、忽略過去…。
以上種種,都是在孩子生活中常常發生的情況,家長不同的處理方式,也造就了不同的孩子習慣與性格。鄭石岩教授說:「我們要給孩子有能力的愛」,亦即提醒我們照護孩子的愛應該要有原則、要有想法、要有方向,而不是一味的疼他、寵他,這是溺愛;又或是只會不停的責罰鞭打或放任與忽略教養,這樣的極端作法對孩子沒有任何幫助,反而強化了負面影響。當孩子以這樣讓人擔心的心性與待人處事方法踏入社會及進入人群時,我想,我們已經創造了他未來要處處碰壁、不停迎接挫折的機會。
親愛的家長,經濟衰退及少子化現象讓孩子生得少,也讓孩子個個都是家裡的寶。但我們絕不能輕忽孩子在成長歷程中所有的教養細節,因為孩子的未來一定是奠基在現在的基礎上;而孩子初始的未來成就,更是掌握在我們的教養觀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