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做有意義的對話
翁明達
在嬰幼兒時期,孩子的心智及身體都呈現大幅度的發展,而讓大人最在意的「腦袋」,更是需要大量運作才能有效開發。要讓大腦大量運作,最簡單也是最好的方法,便是「親子對話」。
在與孩子的對話中,普遍都會有輕鬆、溫暖、有趣的「你一言、我一語」的相互對話,但若能讓對話內容能對孩子生心理產生影響,我想,那會是很有價值的生活陪伴。
我們都清楚「陪伴」對孩子成長有很大的助益,包含親子關係的和諧建立、孩子溫暖心靈的正向形塑、以及在陪伴中讓孩子與大人間相互的理解、接納與支撐。但,要能有這些好的成效或助益,前提必須是在我們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兩人之間必須存在著「有意義」的溫暖對話,這樣的效益才能彰顯;而這樣的對話品質,必須是持續的、是不疾不徐的。
一、讓孩子聽到的語彙是「正向」的、語意是「友善」的:
不管孩子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我們都應該學習用正向的角度及語言與孩子對話,讓孩子從小就能用良善的觀點、暖心的立場來解讀周遭的人事物。即使真的是不好的事,也是讓孩子理解「若我們怎麼做,事情就會變得更好」的思維,在這樣潛移默化的對話引導下,我們的孩子會是善解人意又貼心的。
二、讓孩子聽到的語氣是「關心」的、語調是「溫和」的:
大人總是習慣性的會出聲指導或引導孩子,但常常一不小心就容易以指正或告誡的強烈字眼或語氣,嫌棄孩子這個、那個都沒做好,苛責孩子不懂事、不體貼、沒責任感;但問題的是,他就只是個孩子,一個正在成長與學習的孩子。所以,我們無需放大聲量,我們只要帶著「希望孩子你多學一件事、多理解一個道理」的態度與孩子對話,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擔心、關心、期盼與盈滿的愛,孩子的內在人格就會在外在訊息的呵護、隌伴與引導下,逐漸茁壯成長為溫潤明理而處事平和的人。
三、讓孩子聽到的語詞是「理解」的、語句是「完整」的:
「對話」是相互行為,但不能只是單一方面不斷的說,而另一方面卻甚少說話;對話應該是你說我聽、我說你聽的相互歷程。當孩子無法回應時,或許關鍵點就在他聽不懂您說的話,因此,我們大人使用的語詞必須貼近孩子現有的理解能力;只有孩子聽懂我們要表達的意思,這樣的對話才有實質意義。而語詞的表述,筆者建議是朝完整的句子發揮,透過我們的完整語句,也順勢引導孩子將要說的話做完整表述,這樣孩子口語表達能力就會在無形中持續的修正建立,對未來的文字表達也會有相當的助益。
四、有意義的對話是「不著痕跡」的嵌入(代結語)
陪伴孩子是一件愉悅的事,若能善用陪伴機會與孩子做有意義的對話(不是說教喔!),相信孩子在您「不著痕跡」且「有意識」的對話協助下,他的正向人格與表述能力定能獲得極豐潤的滋養,繼而在未來人生旅途上能充分展現高EQ(情緒智商)、高MQ(道德智商)及高AQ(逆境商數),讓人生之路更璀燦芬芳、讓幸福與孩子永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