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差異化教學」的教學思維與可行策略
翁明達/臺北市義方國小校長
壹、前言
「差異化教學」一詞,近年來如火如荼地出現在各個學術研討及教師研習會場,希望透過教學思維的再建構,能提供更適切的學生學習環境,讓每個孩子都能厚實學力、潛能開展、並成就自信。
筆者認為「差異化教學」並非新思維或新議題,在教師的專業養成教育與在職成長研習歷程中,適性教學、多元學習、真實評量、因材施教、……等,都是持續不斷學習的專業課題,只是,這一個新名詞的誕生與再聚焦其原因為何,是不是意味著現行教學現場對學生學習真諦的迷失,才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而教師在落實差異化教學的同時,實應確實掌握其核心理念,自我檢視教學思維,並思考可行因應策略,以完善每一個孩子學習的客製化教育作為。
貳、差異化教學的核心理念
差異化教學係以多元智慧、鷹架理論、學習風格、大腦發展及真實評量等相關理論及研究為基礎,希望教師能考量學生的個殊性提供適當的學習歷程,以獲致最佳的學習效果。其重要理念有三:
一、尊重學生的個殊性
先天遺傳條件、後天生長環境、情感接收反射、思維運作反應的不同,造就每一個孩子都是唯一的獨特個體,因此,教育的作為不應是單一方案,它必須是能協助每一個孩子不斷成長的適性化作為。
二、保障學生的學習權
教育基本法第8條明訂學生之學習權、受教育權、身體自主權及人格發展權,國家應予保障。這份學習權的保障必須確實符應每一個孩子的學習需求,才能達到教育機會的公平正義。
三、落實教育的發展性
教師需體認學生是學習的主角及主導者,教師的角色不是傳授全部知識,而是透過教學活動的設計與教學資源的提供,為學生創造不同的學習機會,讓學生習得學習的技巧,增進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其能自主學習。
叁、差異化教學的教學思維
有鑑於傳統的教學偏重一致性的知識傳遞,忽略學生學習上的個別差異,讓學習變得被動無趣,讓學習成效備受侷限。差異化教學是有效能教師常常運用的方法之一,為締造所有學生成功的學習經驗,展現有效能的教學歷程,教師在進行差異化教學時應思考下列四點:
一、全面關照學生的學習需求
差異化教學不把學生的差異視為阻礙教學的因素,而是視為教學的起點。在教學計畫實施以前,教師便應針對學生的起點行為、學習背景及學習特質有一定的認識,並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多元的教學活動,此種教學思維可以避免學生因為教學活動不符合其學習需求而產生學習困難,並可針對已發生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適當的補救教學措施。
二、務實規劃課程的學習階梯
在課程設計與實施過程中,教師可就課程內容、實施過程、以及學習成果三項要素考量實施差異化教學的可能性。同一節課堂內的課程設計思考應包含「基礎」、「適中」與「進階」三階段的程度內容,要先釐清課程學生學習目標,透過對學生個殊性及學習前置能力的瞭解(前測─考試、提問、報告、實作、表演、預習作業等),進行相對應的課程教學,並結合學習鷹架,給學生伸展跳躍及扎根基礎的時間規劃。
三、多元設計學習的另類評量
評量的目的在於診斷學生學習需求,並據此進行教材教法的調整,而評量的時間點是持續進行的,以確實掌握學生的學習概況。傳統的紙筆評量仍有存在價值,但適時調整評量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以真實評量、實作評量或檔案評量等多元形式,讓學生有發揮自己專長及選擇的機會,讓評量不再只是扼殺學習信心。
四、靈活維繫學生的學習動力
在差異化教學的課堂上,教師不應拘泥於單一的教學策略,應該視情況運用多元的教學策略、彈性的分組教學、多元化的教學材料以及持續性、多樣態的課間與課內評量,為學生量身打造高品質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喜歡學習,也積極投入學習。
肆、差異化教學的可行策略
要在一節課中關照每一個孩子的學習節奏,是造成許多老師卻步和無法推動的主因,而這困境必須仰賴教師專業的課程設計能力、教師間的同儕合作與學校的支援協助系統,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最大的可能。筆者就教學現場提出幾項可行具體作為及策略,提供教師思考及參照,以有效協助差異化教學的落實實施。
一、掌握學生學習概況
班級級任導師及科任老師應保持密切聯繫及合作關係,相互提供及討論學生學習情形。級任導師尤其須透過多管道的親師交流、軼事化的觀察記錄、持續性的評量表現、以及課堂中的師生互動等資料,有效瞭解學生的學習脈絡及需求,並協助科任老師共同掌握學生的學習特質與有效方法,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落實教育機會均等。
二、尋求教師同儕合作
在課堂中要兼顧各個不同程度及學習風格的學生,其課程設計及教學模式需要花費許多時間構思、準備及因應的調整策略,因此,教師們必須透過各種對話機制尋求合作,以減輕備課壓力。
同學年教師、學習領域教師、學習社群、教學輔導小組、共同備課會議、乃至互為好友的教師伙伴,都可共同合作為相關的教學課程做深入對話,共同建構有層次、彈性、多元的課程實施架構,以及構思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及教學媒介。教師不僅要運用個人的專業知能,更要運用同儕的協助為學生解決學習問題。
三、課堂教學階段實施
差異化教學對老師來說,最大的挑戰是:教學目標怎麼切割?學習教材難易程度如何區隔?要教什麼?用什麼方法?一起教還是分開教?評量要怎麼評?又要評什麼?時間夠用嗎?這種種的問題,都困擾著現場的老師。
筆者建議課堂的教學要劃分成許多小單位時間來實施,以小學一節課40分鐘為例,可以是20-20、25-15、20-10-10、10-10-10-10、20-15-5或5-20-10-5等,每一個小單位就可以實施一個迷你課程或進行一個小活動,依教師的教學需要或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規劃。
教師必須掌握自己的教學時間,漸漸增加學生的投入學習時間,並透過合作學習、學習共同體、分組活動或學習單書寫等學習時間,進行學生個人或小群體的輔助指導。
四、活絡教學策略運用
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與學習策略,是差異化教學成功的關鍵要素,因為相同的教材,透過一樣的教學法,不懂的學生還是聽不懂。
適切的學習任務、彈性的分組方式、持續的評量與教學進度的調整,是實施差異化教學的原則。因此,教師可以提供不同形式和難易度的教材,提供不同層次的提問和思考,提供學習活動和評量的選擇機會,實施彈性分組和任務安排,實施濃縮課程,安排同儕小老師或學習伙伴,設計多元智能的學習活動,規劃班級學習中心或分站學習,運用合作學習和問題導向學習,亦鼓勵合適的學生獨立學習。
五、形構學習鷹架體系
為因應學生客製化學習的差異化教學概念,每節課的課程實施與教學規劃應制定學習鷹架,以提供各個學生合宜的學習內容與方式。
教師可以從調整教學內容的多寡和學習內容的深淺來建構學習鷹架,擇定合宜的教學策略,讓學生依其能力進行學習。低成就學生以基本知識、概念原則或反復練習可學會的學習內容為主;而高成就的學生則以主題探究、深化思考、評鑑賞析或內容加深加廣為主。
另學習內容需與評量做適度的整合,成為整體性的教材;內容朝生活化與實用性發展,讓學習歷程變得更有意義。
六、建置學習支援系統
學校必須提供多層次、完善的學習輔導系統,包括特殊教育(含身心障礙班、資源班、資優班及資賦優異方案)及補救教學系統,提供教師教學支援,亦讓有需求的學生獲得更多的機會與協助。學校亦應積極彙整教學資源建置線上教學資料庫,提供教師實施差異化教學參考,也適時規劃教師對話、研議、演練與分享機會。
伍、結論(代結語)
學生的個別差異如何在教師的教學中被關注與滿足,這議題一直是教育學者與教師們共同的焦點,而「差異化教學」的實施正是符應這樣的期待。
要在教學現場永續落實推動「差異化教學」,就有賴於教師專業的持續提升、教師同儕的教學互助與整體制度建構的支持。我們期許,每個孩子都能獲得最適切的學習機會與高品質的教育環境,也期待教師們能透過此一歷程深化教師專業知能,彰顯教師專業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