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日 星期日

教育必須「多元化」與「差異化」

教育必須「多元化」與「差異化」
翁明達
讓孩子適性發展,讓孩子依自身的學習特質、個性喜好、銜接能力去擇定自己成長及學習的腳步,是教育發展的核心價值,也是後現代教育思潮的主張:教師不再是權威式的灌輸知識,而是協助學生去整合、應用、建構自己的知識;教育就是在師生互動中,由教師以智慧來引導學生結合經驗與知識,開啟學生的潛能。
因此,為符應孩子的個殊性與學習需求,學校教育的學習歷程及規劃必須兼顧「多元化」與「差異化」,讓孩子都能進入真正的實質的學習狀態。「多元化」係強調讓孩子依其個性喜好特質潛能進行適性選擇;「差異化」則重在讓孩子都能在屬於他自己的能力起點上進行向上學習。兩者思維面向不同,但卻必須相互兼顧,才能將校園營造成一個能協助任何一個孩子成長的溫馨園地。
教室裡的領域學習,老師是否有關注到每個孩子多元智慧發展的屬性差異,讓孩子不同的學習方式不同的學科優勢都能獲得屬於他個人學習上的支持鼓勵與小小成就?教學的老師是否也能留意到孩子之間能力的差異所造成在學習上成就的落差,而能提供差異化的學習內容使其在個人基礎上能持續學習,而不是課堂上的客人?學校辦理的統整活動或各項學習機制的規劃,是不是也能兼顧到同樣的思維,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樂在學習享受學習?2500年前至聖先師孔子堅持的「因才施教」,就是同等的教育意涵與教育價值。

讓孩子在他的能力與步調上學習是教育的理想,也是任何教育作為都應設定的目標。或許在現在教育政策的鷹架上不容易施展,但我們的教育思維一定要隨時謹記在心,讓我們的孩子能獲得真正適合他自己的成長學習方式與個人學習節奏,讓孩子能順性、適性的潛能與興趣開展,讓每個孩子都學得自信、主動與樂在學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