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思辨力
翁明達
從我們有意識開始,我們就在許多選擇中不斷的做決定。吃什麼、做什麼、看什麼?或說什麼、玩什麼、計較什麼?當然也包括許多人生重大決定:念什麼學校、選什麼科系、要不要和他/她成為男女朋友、是不是該結婚了、以及對孩子的教養方式、要讓孩子學什麼……等等,都是在自然狀態且時間來到時,當下便做了決定。其實,生活中每一件事情幾乎都要做決定,而且這每一個決定,都或多或少影響著下一個決定,影響著每一個人的生活習性,影響著未來的發展歷程,也影響著每一件事的成敗關鍵。因此,如何能做合宜且正確的決定,是一項需要被積極關注且要重點培植的能力,而這能力便是「思辨力」。
「思辨力」是思考、分析、辨識、以及說明論述的能力,包含邏輯思考、分析統整、語言表達等一般人認為的上位能力。這些能力看似深奧,卻時時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應用發生;這些能力看似先天具備,其實後天的理解學習更是能力提升的關鍵。一個有思辨能力的人,看事情的角度會是多元多面向的,不會只有一個觀點;而透過不同面向觀點去分析事物本質,方能有效釐清深藏在事物表面下的核心價值或議題內涵。
親愛的家長,孩子思辨力的養成是需要從小就受到關注與逐一建構的,讓孩子有思考的習慣,有汲取資訊的管道,也有機會透過與大人對話進行思路的釐清、整理與調整,讓孩子在一次又一次的思辨學習中,能具備厚實而清晰的思考力與判斷力,進而厚實思辨力。因此,筆者擬提供些許觀點及方法給所有家長,讓孩子的思辨習慣與思辨能力能在日常的生活學習及解決問題中逐步建構及提升,讓我們的孩子能擁有更充沛的判斷問題能力與解決問題視野。
一、擴大與參與孩子的學習經驗與汲取資訊的管道
要理解事物或對事物有感覺和想法,最重要的關鍵就是讓孩子對這些事物有實際的參與經驗或訊息接觸,所以,擴大孩子的生活體驗與學習經驗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讓孩子寒暑假參加各式營隊、讓孩子假日多去郊外走走、讓孩子多一些參觀或體驗各項展覽或特展活動、讓孩子有機會與其他孩子多一些不同方式的互動、讓孩子多學習一些才藝技能…等,都是豐富孩子生活經驗的重要媒介,也是讓孩子有機會可以從學習與活動中獲得體驗、體會、感受與想法,以豐富人生的歷練,尋求對事物的更多理解。
然而,並不是每一個家庭都有經濟能力或充足時間提供孩子多元管道的學習體驗及參加機會,但家長仍應積極思考並透過多元的訊息流通管道來豐富孩子接觸各項議題的訊息,包括各類書籍的廣泛閱讀、報章雜訊的訊息瀏覽、電視新聞的觀點指引、以及大人各項經驗的口語傳承等,也是另一種非常有效汲取訊息的方法,讓孩子在面對各項事物或展望未來生活的同時,能有基底的事物認知作為判斷的基模,讓每一個訊息的解讀及判斷都不至於偏差許多。
二、增加及提供孩子的思考面向與口語表達的機會
我們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通常是不算少的,只是這些時間我們是否做有意義的運用?除了藉由陪伴讓彼此的親子關係持續加溫外,是否也能讓孩子在彼此的口語互動中獲得更多的成長能量與自我學習的機會。
天南地北的聊,是我們在與孩子互動中常常發生的事,聊學校的生活,聊同學間的事,聊天氣,也聊新聞,這些事的存在與周遭生活環境的樣貌,都能提供許多有趣或有意義的點,讓我們有機會與孩子進行深度的對話與討論,哪怕只是短短的三言兩語都沒關係,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具備這樣的覺察。透過這些覺察的發現,可以讓孩子逐一明白生活中的各項事物都有令人感到特別或是有趣的地方,當然也會令人洩氣、感到困難、很難理解的部分;而親子對話的口語互動,更讓孩子不斷的學習與嘗試把事情及想表達的觀點說清楚、講完整,這樣的學習刺激是很自然也很重要的家庭教育中的一環喔!
三、引領暨培養孩子的宏觀思維與細膩觀察的習慣
讓孩子把思考變成習慣,是刻不容緩、重要的養成教育;讓孩子提升思考的層次,則是成長階段需要被重視的學習內涵,而細膩的觀察便是最好的思維工具之一。
習慣是潛意識的一種慣性想法或行動。認知神經科學專家洪蘭教授特別提及:習慣是不自覺的行為,要改掉習慣需要毅力,也要不時的提醒自己;大腦就像一片草原,本來沒有路,是經驗在闢路,走路會把草踩平,走的次數愈多,路就愈平、愈大條,最後就形成習慣。亦即是,要改變一個行為最有效的方法是,用新的習慣去取代舊的習慣。你必須在大腦中另闢一條新路,每天去走它,不讓草長出來,走久了以後,新路就會形成;而舊路因許久不走,就會被草淹沒,最後就看不見痕跡了。
所以,我們必須常常提醒自己要即時引導孩子思考,對話中多一些問號,久了孩子自然就會養成思考的習慣;我們也必須協助建構觀察及思考的角度,久了孩子自然就會模仿運用。舉例來說,在生活中我們會常常看到許多場景或是遇到許多事,但我們為了豐富孩子的知識和視野,常常就直接跟孩子介紹這是什麼、那是什麼、以及為什麼會這樣,這個歷程是對的,也是必要的,但若能在某些時刻(您確實理解這些訊息且有把握的時候)換一下對話的文句,如:「你看到/發現了什麼?」、「有沒有特別/不一樣的地方?」、「為什麼/怎麼會這樣呢?」、「和我們以前所知道/看過的○○有什麼不同?」、「你覺得呢?」…等疑問句型來引導孩子進行思考,讓孩子漸漸培養思考、觀察、訊息連結、比較分析、推測、邏輯推論等習慣,讓孩子把這些思辦的歷程變成是一種常態的行為。
最後,筆者要提醒的是:「思辨力」是未來區分「領導創新者」與「追隨者」的一項重要能力指標。在現在及未來皆如此不安定的工作環境與工作選擇裡,讓孩子具備思辨的能力,擁有汲取大量資訊或閱讀的習慣,加上有條不紊的口語或文字表述,相信孩子的每一步都會踩得扎實而有價值,孩子的能量會更有發展的空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