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

我們誰想到過這樣獎勵孩子?

我們誰想到過這樣獎勵孩子?
這是一篇網路流傳的文章,提供給老師您參考哦!
幼兒園或小學老師獎勵孩子,一般都是採用小紅花、五角星、蓋印章、獎卡,然後積累一定數量之後可以兌換小禮物,這樣的獎勵固然有些用處,但是顯然缺乏引導性,物質獎勵很大程度也不利於孩子建立內在驅動力。
西方國家小學教師的「獎品」並不僅限於獎狀或者口頭表揚,而是豐富多彩,花樣繁多。以下這些「獎品」,或許我們不能完全借用,但仍會有很大的啟發。
很明顯,獎勵不僅僅是獲得更多的物質,而是一種價值觀的體現和塑造,西方國家的獎勵避免了以物質驅動孩子,更多的是以責任感、榮耀感,集體榮譽,成就感,自主選擇,獲得更多的自由來驅動孩子,幫助孩子建立的是內在的驅動力。值得學習和借鑒!
1、坐老師的座位體驗權威感和榮譽感
2、照顧1天班裡飼養的小動物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3、和他喜歡的人一起午餐享受自主選擇的權利
4、教師給學生家長打表揚電話與家長分享進步和成就的快樂
5、排隊時站在最前面享受因個人努力而獲得的榮耀
6、減少作業量享受因個人努力而獲得的特殊權利
7、挑選午餐音樂,讓學生從家裡帶來磁帶或CD享受自主選擇快樂
8、把班裡的錄音機帶回家一晚享受因個人努力而獲得的特權
9、使用彩色粉筆享受因個人努力而獲得與眾不同的榮耀
10、  邀請校外嘉賓來班裡做客享受因個人努力而獲得的榮耀
11、  隨時可以喝水享受因個人努力而獲得的自主選擇和更多自由的快樂
12、  隨時可以用卷筆刀享受因個人努力而獲得自主選擇和更多自由的快樂
13、  把班裡飼養的小動物帶回家一晚享受因個人努力而獲得的特權
14、  在低年級做服務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15、  給圖書管理員做助手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16、  邀請其他班的一個朋友來班裡共進午餐享受因個人努力而獲得自主選擇的權利
17、  給老師選擇一本書,讓老師讀給大家聽體驗權威感和自主選擇
18、  按自己的意願換座位享受因個人努力而獲得自主選擇和更多自由的權利
19、  把動物玩具放到桌子上享受因個人努力而獲得更多自由的權利
20、  跟老師共進午餐體驗權威感和榮耀感
21、  獲准用班裡的錄音機錄一個故事體驗權威感和榮耀感
22、  在遊戲中做主持人體驗權威感
23、  獲得更多休息時間享受因個人努力而獲得的特殊權利
24、  讀書給低年級的學生聽體驗權威感和責任感
25、  休息時第一個挑選活動器材享受自主選擇和更多自由的快樂
26、  為班裡選擇課堂上觀看的電影體驗權威

2014年9月12日 星期五

解讀數學學力基本檢測結果及有效因應作為

解讀數學學力基本檢測結果及有效因應作為
翁明達

這是寫給國小第一線教學者的文章
壹、前言
每年寒暑假教學準備日的安排,以及學期中例行的備課討論機制,是因為教學者在教學之前必須針對授課教材先行完備教學思考,並進行許多前期作業,包括階段教學目標的擬訂、單元教學策略的選擇、學習成效檢核的方式、以及各項教學資源的準備,讓「教學」在施行之時,能有效串連孩子的知識學習結構,深化課堂學習品質,展現教師專業素養。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於民國94年首次辦理國小六年級學生國語文學力檢測,並於95年及98年,陸續增加數學領域檢測及英語領抽測;自102年開始,調整檢測對象,辦理國小五年級學生國語文、數學和英語等三個科目學力檢測。除協助掌握學生學習成就趨勢外,亦可提供教師教學回饋及教育局訂定教育政策之參考。
本文即以數學基本學力檢測結果為基,分析探究數學教學脈絡,並建議教師後續可行之教學因應作為,使檢測機制能發揮效益,讓教師更能掌握教學重點與學生學習概況,有效提升學習成效,深化教學專業素養。

貳、數學基本學力檢測命題架構
102年度數學基本能力檢測係以數學內容向度及數學能力作為命題架構。數學內容向度分為「數與量」、「幾何」、「統計與機率」、「代數」四個類別,並採用國際教育成就調查委員會(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每四年一個週期所舉辦的數學和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專案: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簡稱TIMSS)之數學認知向度,包括知識(Knowing)、應用(Applying)及推理(Reasoning)三類等取代以往的數學能力向度。
一、數學內容向度
在數學內容向度方面是以教育部9211月公布的九年一貫課程數學領域綱要中一至四年級的能力指標內容作為測驗編製的參考依據。內涵如下:
數學內容
階段能力指標
數與量
N-1-04 能理解除法的意義,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並理解整除、商與餘數的概念。
N-1-11 能由長度測量的經驗,透過刻度尺的方式來認識數線,並標記整數值。
N-1-13 能報讀時刻,認識常用的時間單位,並做時或分同單位的加減計算。
N-1-14 能對兩個同類量作直接比較。
N-1-16 能使用日常測量工具進行實測活動,理解其單位和刻度結構,並解決同單位量的比較、加減與簡單整數倍的問題。
N-2-01 能透過位值概念,延伸整數的認識到大數,並作位值單位的換算。
N-2-02 能熟練整數加、減、乘、除的直式計算。
N-2-03 能熟練整數四則混合運算,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N-2-05 能用四捨五入法,對某數在指定位數取概數,並作加、減、乘、除之估算。
N-2-06 能理解分數之「整數相除」的意涵。
N-2-07 能認識真分數、假分數與帶分數,作同分母分數的比較、加減與整數倍計算,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N-2-08 能理解等值分數、約分、擴分的意義。
N-2-10 能認識多位小數,理解其比較,及用直式處理加、減與整數倍的計算,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N-2-15 能認識測量的普遍單位,並處理相關的計算問題。
N-2-17 能理解長方形面積、周長與長方體體積的公式。(S-2-07
幾何
S-1-02 能描繪或仿製簡單幾何形體。
S-1-03 能認識周遭物體中的角、直線和平面。
S-1-05 能透過操作,將簡單圖形切割重組成另一已知簡單圖形。
S-2-01 能運用簡單幾何形體的組成要素,作不同形體的分類。
S-2-02 能理解垂直與平行的意義。
S-2-03 能透過操作,認識簡單平面圖形的性質。
S-2-04 能認識平面圖形全等的意義。
S-2-05 能理解旋轉角的意義。
統計與機率
D-1-02 能報讀生活中常見的直接對應(一維)表格。
D-1-03 能報讀生活中常見的交叉對應(二維)表格。
D-2-01 能認識生活中資料的統計圖。
D-2-02 能報讀較複雜的長條圖。
代數
A-2-01 能在具體情境中,理解乘法結合律、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與其他乘除混合計算之性質,並運用於簡化計算。
A-2-02 能理解乘除互逆,並運用於驗算與解題。
A-2-03 能解決用未知數符號列出之單步驟算式填充題。
A-2-04 能使用中文簡記式記錄常用的公式。
二、數學認知向度
數學認知向度參考TIMSS區分為:知識(Knowing)、應用(Applying)及推理(Reasoning)三種。
數學認知
向度
說明
知識
1.回想/回憶
回想定義、術語、數的性質、幾何性質與符號。
2.辨認
辨認數學物件,例如:形狀、數、量、算式;辨認等價的數學實體(例如:等值分數、小數、百分率,不同方位的簡單幾何圖形)。
3.計算
進行加減乘除的計算算則或正整數、分數、小數與整數的混合計算;取近似值估算;執行例行的代數運算。
4.提取/擷取
從圖、表或其他資源所提取的訊息;報讀簡單的刻度。
5.測量
使用測量工具;選擇適當的測量單位。
6.分類/排序
依據共同性質對物件、形狀、數和算式進行分類;針對分類的成分做出正確決定;對不同屬性的數字及物件進行排序。
應用
1.選擇
選擇有效/適當的運算、方法或策略以解決問題,這些問題對學生而言,有清楚的程序、算則或解決方法。
2.表徵
以圖、表或圖形呈現數學的資訊及數據;對給定的數學實體或關係,產生等價的表徵。
3.樣式/模型
產生適當的樣式(或模型),比如使用方程式、幾何圖形或圖示以解決例行性的問題。
4.執行
執行一組數學的說明(例如針對已知條件畫圖形或圖示)。
5.解例行性的問題
解決與課堂中相似的標準問題,這些問題是熟悉的情境或純數學的。
推理
1.分析
在數學情境中,使用變數或物件描述關係,並由給定的訊息中,進行有效的推論。
2.一般化/特殊化
擴展數學思維和問題解決結果的範圍,應用於更普遍和更廣泛的結果。
3.統整/綜合
將不同知識元素、相關的表徵與相關的數學觀念,建立良好的連結。結合數學事實、概念與程序以建立結果,及組合結果產生更進一步的結果。
4.證明
藉由已知的數學結果或性質,提供證明。
5.解非例行性的問題
解決純數學的或真實生活情境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是學生不太可能遇到的。在不熟悉或複雜的情境中應用數學的事實、概念和程序。

參、數學基本學力檢測結果分析
檢測結果幾乎是臺北市各校不對外公開的祕密,因為這不是要作為學校之間的比較,而是讓各校自行參酌學生學習結果,逕而依據學習結果作為教學規劃的起點思考,並適時進行教學自省與教法調整,以提升教學效度。
所以,本文不談量化數據,只檢視學習問題。筆者探究分析本校檢測結果,略述於下:
1.基礎運算能力不足,包含大數、分數與小數,尤其是四則混合、商為小數的計算,需再加熟練,增加精確性。
2.兩步驟的數學解題及併式記法與解題,其掌握度都需再加強,概念需再釐清。
3.四捨五入的概數估算,未能確切掌握取捨位值,也未能確實瞭解其實質意義。
4.分數的比較與簡單分數的數感,需要再透過具體操作與實物觀察來釐清概念。
5.小數的位名、位值概念不清楚,並與整數的位名有所混淆,需再引導說明。
6.容積、重量、長度等單位彼此間的關係換算,以及相關實測、估測與計算,皆需再引導建構。
7.將簡單圖形切割重組成另一已知簡單圖形之學習表現甚差,顯現操作頻率不足,空間概念薄弱。
8.平面圖形全等、旋轉角、垂直、平行等的意義與概念多有認知衝突,需再連結圖像與文字之間的對等概念,釐清概念差異,破除迷思。
9.單步驟算式填充題類化至使用未知數符號的算式時,對於式子與原問題情境間的關係已無法解釋說明,顯見對代數的意涵還需再學習。
10.長方形、正方式的周長與面積計算方法易混淆。
11.三角形中底與高的變化對面積的影響,多數學生概念不清,需重新學習。
12.「數與量」、「幾何」兩主題是現階段學習的主要內容,卻也是成就表現最差的。
13.「統計與機率」主題學習雙峰現象嚴重,學生學習落差大。

肆、數學領域有效教學途徑探究
課程學習必須透過有計畫、有目標、有效能的教學歷程,讓孩子真正學習到課程單元的學習目標,以及有用、串連、具邏輯的知識,這學習才有意義。
然而,數學領域的教學思維並不同於國語文領域的教學思維。
國語科教學可依課程內容的屬性、教學目標的擬訂,適時加重或簡略部分單元教學內容;亦即部分單元可依教師教學專業判斷、教學計畫及教學思維進行識字結構、段落大意、形式探究、內容深究、閱讀理解、觀察寫作、等選擇性重點教學,在充分的時間內豐厚學習歷程與概念建構。但數學科每一階段的學習都是下一階段概念延伸的基礎,所以必須完整扎根,不能重點取捨。
數學科教材依低中高年段有著不同的學習屬性與教學脈絡,其採取的教學策略與方法也是因教師個殊性而多元多法,但整體而言,數學科的教學必須掌握幾個重要核心概念,才有機會讓學生的學習穩穩的扎根。筆者思維的教學歷程核心概念臚列於下:
一、重視學生課前預習
有質量的數學預習,能讓學生主動思考與促進探索能力,使其先行建構學習基模,縱使有學生不瞭解、不懂也無妨,把問題、疑問留到課堂討論與再學習,這樣的課程對話與教學引導會更有質感,教學與學習效率也能充分提高。而一次又一次的預習與教學結合,孩子的自學能力也會無形中逐漸形塑與建立,對數學的恐懼也會逐漸消散。
二、奠基基礎運算能力
基礎運算基本上是貫穿所有國小數學的教學歷程,意味著計算能力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學習成就的表現,也間接影響著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態度與習慣。
由於計算是一項技能、一種過程,因此,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在循序漸進的引導中學會,重要的是,教師必須提供機會讓孩子練習,並搭配螺旋式的整合複習,讓孩子能充分穩固每一次的運算過程是合理及準確的。
三、即時培養數感能力
知覺數字的意義與了解數字間的關係是數感能力的基礎,對於數字的感覺、使用及解釋,以及知道答案的合理性與偵測出計算錯誤的能力,亦是數感能力的體現。良好的數感,是學習好數學的關鍵要素之一。
培養數感首先要在自然情境中進行有意義的數學活動,讓數字對孩子來說具有和生活連結的意義;其次是提供探索機會,讓孩子在數與量的世界中,有機會透過觀察、比較、分析等概念,嘗試建構自己的數概念;最後則是重視過程中孩子的思維,多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思考邏輯與想法。
數感的培養需要結合具體操作或實物連結的教學過程,讓孩子能充分感知、感應和感受,以逐步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繼而形成良好數感,提升數學素養。
四、營造概念建構對話
協同學習(學習共同體)、合作學習、分組活動、等教學經營模式,都是提倡學習過程中對話對概念建構的重要性。無論是學生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教師的對話、或是學生與教材的對話,教師都必須積極搭建與促發的學習互動模式。
對話歷程包含傾聽、理解、重整與表達,是最透徹的自我覺察學習方式。每一次的提問、每一次的傾聽、每一次的回應,都是不斷的學習碰撞,讓思維更清晰,讓概念愈明朗。因此,教學歷程中的對話氛圍是教師教學時必須積極關注的。
五、關注孩子起始能力
每個孩子的個殊性是先天與後天的磨合,學習能力與成就自不相同。在齊一的教學體系裡,專業的教師要能適性、順性而教,掌握差異化教學的精神與作法,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規劃不同的作業難度,實施不同的成效評量,讓孩子能在自己的起始點上逐步向前,讓孩子能在學習歷程中建立自信。
六、重視形成診斷評量
隨時掌握孩子的學習概況是有效教學的關鍵因素之一,教師才能據以調整教學方式及實施補救教學,學生也才能瞭解自我學習表現,並調整學習方法與態度。
課堂中的形成與診斷性評量是教學者必須隨時活用的。透過形成性評量,檢視學生學習情形有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如果達到,就提供回饋給學生,並進行預定的接續教學;如果沒達到,再持續診斷以瞭解學生在學習上產生困難的環節,繼而提供團體或個別的補救教學,讓學習基礎能確實扎根。
七、提升評量命題品質
評量的命題需重視相關知識概念的瞭解與活用,而非零碎知識的記憶,也勿一味撿拾課本或習作之題幹,讓學生以記憶方式作答。
好的命題,會注意內容多元、方式多元、歷程多元、標準多元;也會留意是否涵蓋重要概念或能力,避免細瑣枝節之內容,避免機械式的重複。當命題有品質時,教師的教學會更具深度,孩子的學習也會累積更多的思考。
八、落實共同備課對話
備課是教師最基本的教學工作,教師必須透過備課,合理的解讀、組織及運用教材,讓教學目標能確實達成。而共同備課則是集眾人智慧進行專業交流、集思廣益,細緻地討論學習目標、教材教法、概念建構、鷹架延伸、等教學向度,讓教學者掌握得更精準,使教學及學習成效能更明確落實。
教學者應主動積極參與共同備課對話,過往個人的單打獨鬥,已不足以因應現在課程教材的廣大範圍與教學需求。透過群體合作、專業討話,會讓教學歷程變得更有質感,也讓學習更有深度與樂趣。

伍、結語
數學基本能力檢測的辦理以及結果的分析探究,的確讓學校及教師產生些許壓力,但也更明確地指引了未來可以努力的方向。
當您我願意持續檢視自身的教學素養,以及思考學習如何有效地落實在孩子的身上時,其實,我們已經為了孩子盡了個人最大的努力,也必然無愧於心在這個教育本職工作。

2014年9月4日 星期四

期許義方的教育軟實力

期許義方的教育軟實力

壹、前言
1980年代美國哈佛大學教授Joseph S. Nye Jr.提出「硬實力」(hard power)和「軟實力」(soft power)兩個名詞,Nye並於2008年再提出「巧實力」(smart power)。他指出組織的領導光靠「硬實力」是不夠的,必須適時加入「軟實力」,而更重要的是能適度善用軟硬兼施的「巧實力」。
以學校經營觀點言之,「硬實力」包括學校建築、學校教學設施及各項教學相關設備等,「軟實力」則包括校務規劃、領導、溝通、決策等實際行政運作的作為及過程,以及教師的專業知能、教學熱忱及價值觀等。一般來說,學校要展現經營成效,需要能有效整合及運用「硬實力」及「軟實力」,並透過「巧實力」的運籌帷幄及發揮,方能落實學校經營目標及學生學習內涵,而「巧實力」的發揮,便需仰賴學校經營者的行動智慧及敏銳的觀察力與判斷力。
貳、義方的教育軟實力
本校校舍寬敞弘偉,空間規劃多元,能有效連結各項教育作為,提供孩子最舒適、合宜的學習環境,雖然缺乏大操場,但暇不掩瑜。尤其是傳統教室1.5倍大的班級教室,更讓班級的經營活動多了更多的可能性,如圖書角、工作站、遊戲區、討論點等,都可提升班級學習的多樣性與互動性。其他諸如後山生態園區、綜合球場、游泳池、羽球場、攀岩室、美勞教室、音樂教室、自然教室、陶藝教室、電腦教室、語言教室、圖書室、視聽教室…等,皆能依其規劃屬性展現教育價值;而且,每位學生平均使用校地面積約65平方公尺,足見義方的「硬實力」是完善且具發展性與功能性的。在如此優質的校園學習環境下,義方的教育軟實力更是值得期待。
明達身為一校之長,充分理解「巧實力」的關鍵是在「硬實力」和「軟實力」之間作出適當的整合決策。因此,明達必須要能充分掌握學校各項優勢條件,以第五級領導人的風範及前瞻的眼光,讓義方持續提升「硬實力」與「軟實力」,舉凡行政管理運作、溫馨互動氛圍、教師專業素養、學生適性發展等重大課題,都要能有效開展、推動與落實,學校的經營效能與品牌價值,才能獲得更多人的肯定與認同。
綜觀義方目前發展現況,以及承擔家長們放心且安心地把子女交付給學校及老師的使命,明達展望義方的教育軟實力可形構下列五項:
一、教師專業彰顯:
教師素質的良窳攸關一所學校經營的成敗,義方慶幸有一群專業又樂於付出的基層教師,始終堅持在教育的最前線,面對朝令夕改的教育政策、日益式微的家庭功能、漸趨繁複的教學內容,以及一群比往昔更活潑、更有能力的孩子們,穩定持續自我專業成長,願意付出有能力的愛。明達期勉義方的教師夥伴們,能積極參與教學對話,共同致力形塑學習型組織氛圍,建立教師個人專業形象,讓義方教師就是教學專業品質的最佳保證。
二、家長支持合作:
家長是學校最大的資源,也是教師最有力的助手,若家長能信賴學校、信老師,進而願意協助學校與老師,這會是學生及學校最大的福氣。義方多年來一直深受家長們的支持,無論是校務發展的方向、行政運作的支援、教師教學的肯定、以及活動經費的奧援,都充分獲得家長們的支持。明達期盼學校家長夥伴們能繼續以正確的教育觀念、良好的溝通協調、真誠的相互支持、溫馨的親師合作的教育合作態度,給予學校善意的建議與協助,讓義方在校務經營上能充分開展,無後顧之憂。
三、人文氛圍溫馨:
溫馨的校園氛圍能讓教師、學生愉悅地在校園裡教學與學習。好的感受,能開啟個人的良善與真知;好的互動,能引發人與人之間的合作與尊重,所以,校園氣氛的和諧與溫馨,是學校相當重視的一項課題。明達期待,義方校園有著溫馨對話氛圍,共同探究義方未來的定位與方向,繼而發展本校校務推動的特色與價值,讓義方的家長、孩子們都能在完備的教育體制下,有最深度的信任與最大的潛能發揮,使家長們看得見孩子的未來,使孩子們感受得到自己對未來充滿信心。
四、課程特色明確:
義方一直都在自己的教育園地裡默默耕耘著,在恢宏氣派的校舍建築中,學校課程的特色發展顯然還有持續拓展的空間。近年學校陸續推動閱讀、食農及藝選等特色課程,提供多元學習層面,但仍不足以符應家長的期待與需求。未來,明達期許學校整體課程能更精緻有用,目標更具體明確,讓學生在以「厚實基本學力」為根,以「多元主題課程」為枝,進而「奠基多元能力」為葉的思維中,豐實課程內涵。
在「健康活力、多元探索、尊重關懷」的課程願景及「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導向、以本位經營為要領」的課程規劃核心概念下,明達擬引領學校老師共同建構本校的總體課程發展,以「攜手築夢─培育跨領域的新世代人才」為主要精神及方向,期待藉由學校及家庭教育的合作、全體老師的共同努力,培育孩子具有未來立足社會、展望國際的能力,透過課程的全面深化及活化,讓義方的孩子擁有多方面的能力來迎接每一個挑戰與契機。
循此,學校整合六大主題課程朝不同面向進行能力深耕,希冀能有效連結來構築學校課程的整體風貌,並落實推動以達課程發展目標,讓學校經營的教育作為,能為義方的孩子深化及優化多方面、多層次的能力扎根。課程規劃架構如下:
1.推動「厚植學力」課程,以厚實學生學識能力,強化學習基礎。
2.推動「體驗探索」課程,以擴充學生生活經驗,重視多元適性。
3.推動「人文素養」課程,以扎根學生公民道德,孕育美感人生。
4.推動「活力身心」課程,以鍛錬學生強健體魄,均衡身心發展。
5.推動「資訊應用」課程,以構建學生自學能力,開闊視野格局。
6.推動「創新思辨」課程,以激發學生創新能量,掌握關鍵訊息。
五、行政運作積極:
學校行政單位是支援教學的後勤單位,配合學校重大行事及各項教學活動,提供協調與服務。本校教務、學務、總務、輔導四處室,以及會計、人事等單位之行政夥伴對兼負之行政工作皆積極盡責,並透過彼此橫向的聯繫與合作,提供師生最貼心的服務。明達期待藉由新學期新氣象、新夥伴新思維的融入與交相合作下,能繼續在「策略力」、「組織力」、「領導力」、「執行力」、「學習力」、「行銷力」及「創新力」等層面,再創新風采,謀求高品質、高效能與高互動的組織作為。
參、結語
一所學校的經營,是眾人共同努力的成果,本校正在全面逐步深耕教育軟實力,我們會在嘗試中學習,在檢討中成長,在專業中堅持,積極爭取屬於義方孩子的榮耀,以及塑造象徵義方的學校品牌。

謹藉此文,表達學校自我的期許與因應作為,也對家長們全力支持表達感謝。學校教職員工會共同戮力為孩子及學校的未來扎根播種,迎接燦爛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