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

您知道孩子在想什麼、需要什麼嗎?→給附幼家長

您知道孩子在想什麼、需要什麼嗎?
校長 翁明達
瞭解孩子的身心發展順序及階段,會讓在旁陪伴成長的家長們更安心,也更知道如何教養,所以,提供些許訊息及想法,供家長您參考。
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研究結果顯示,人類行為的成長模式是十分有規律的,也能精準預料孩子在某種行為階段之後將會是什麽行為階段:
2歲孩子:「不」字當頭,一意孤行、占有慾強、打滾耍賴、自私霸道。
3歲孩子:充滿安全感,易於接受、友善、平靜,樂於分享。
4歲孩子:喜愛冒險,喜愛遠足,有一個活潑的心,喜愛刺激。
5歲孩子:開朗而愉悅,懂事講理,想要做個好小孩、討媽媽歡心。
這些歷程,對每個孩子而言,或許有些超前或有些延遲,也或許與少部分的孩子不盡相同,但其漸進式的發展卻是學者專家從大部分的孩子身上觀察到的,而您我也應該可以感受的到。
親愛的家長,孩子的成長需要我們的陪伴,在陪伴的同時,我們必須要瞭解孩子,才能掌握有用的方法與其互動,也才能在對的教養方式上,陪伴孩子長大。
謹提供一些想法,讓您在陪伴孩子的同時,能活用運用,讓孩子在身心靈方面都有穩定的開展。
一、要讓孩子多運動
我們總希望孩子要能適時安靜,要能靜下心來做一些靜態活動。殊不知,在動與靜之間,必須平衡發展,孩子才能真的動、真的靜,活力才會長存,思路才會清晰。
我在網路上看到一段話:「『安靜』或許不是『不動』,『安靜』是在身體充分『動』的滿足之後,可以沈靜下來認識自己身體的開始。在自然的寬大天地中奔跑的孩子,是懂得『安靜』的;相反地,太拘禁在狹小空間裡,靜不下來,動也變成了『躁動』。」
循此,定期且多方面的引領孩子參與各項活動或運動,讓孩子充分發散活力,洋溢動能,不僅能有效促進大腦的運作思維能力,也能涵養情緒控管的能力,更有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即使因動起來產生的些微擦傷或挫折,也能提升其面對問題的勇氣與容忍度。所以,家長們,我們一定要讓孩子有許多「動」的機會與時間。
二、要讓孩子多體驗
孩子天生是好奇、富想像力的,但卻很容易因為大人的束縛、壓抑而慢慢弱化。腦神經科學家指出,人終其一生都需要學習,因為學習中的大腦才會隨著時間及不同的環境刺激一直重塑,在演化的過程中發展成更優秀的個體。
透過旅遊、透過閱讀、透過參與各式各樣生活體驗等活動,是您孩子現階段最好的學習機會,這不分學校或家庭。重要的是,當孩子有更多的生活體驗時,便能體會生活的樂趣、意義與發現可能性;當孩子有更多活動歷程累積時,孩子無形中便增添了視野,也強化了面對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要聽孩子說什麼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可以發現孩子們都很喜歡說,也喜歡問問題,但隨著年紀增長,這部分的表達是愈來愈少,甚至回家絕口不提學校發生的趣事或是令人頭疼、煩惱的事。
親愛的家長,孩子快樂的、願意與您分享許多他(她)觀察、感受或想到的點點滴滴想法,這是幸福且重要的階段。我們可以從中瞭解孩子的想法及關注點,也可以從中發現他們的喜好及興趣,更可以從彼此的對話中去建立親子的情感,以及引發孩子更多的思考。可惜,我們都太忙碌,常常沒時間、不認真聽孩子說他(她)要說的話,也沒耐心聽孩子一再重複同樣的話題。這時候,我們已經喪失了許多讓孩子口語表達、情緒發展、思考辨識的學習機會。所以,珍惜孩子願意問、願意說的成長階段與機會,給他們一些能量,讓他們能一直說、一直想、一直成長,是身為陪伴的家長很重要的課題哦!
四、要讓孩子感受到您的愛與陪伴
想瞭解的是,家長您的陪伴是真的陪伴,又或者是在旁邊待著而已?試著回想這一週來,您與孩子相處及對話的時間,是不是足夠?而這相處對話時間的內容是不是貼近孩子的思緒?又或者只是一味的指示、指導或要求?
我常看到、聽到許多孩子都是自己獨自一個人玩、自己邊按遙控器邊看電視、自己與自己扮演的角色對話,這其實無可厚非,但我們要在意的是,您每一天到底有多少時間是和孩子貼近的聊天、一起遊戲、或一起做家事?
孩子的心是敏感的,您的每一分付出,都會在他的人格養成上獲得更多正面的影響,哪怕是長大後心裡的話,也一定樂意與您分享或向您求救呢!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也意味著每一個孩子都有他(她)的個殊性,我們期待每一個陪伴孩子成長的爸爸、媽媽、阿公、阿嬤、爺爺、奶奶、,都能讓這群正在發芽的小小主人翁快樂的成長與學習,傾聽他(她)們的世界,也陪伴他(她)們共同彩繪每一個生活體驗歷程,讓養育與教育能同時在每一個環節發效。
本文刊於本校幼兒園刊物《親師寶貝》第32期

2014年10月24日 星期五

家長才是最佳的學校行銷代言人

家長才是最佳的學校行銷代言人

翁明達

      少子化,讓義方學生逐年流失;缺乏競爭力,也讓義方不是家長的第一選擇。
明達初來義方,便不停地湧進關心義方未來生存及發展的聲音,希望明達趕快引領全校教職夥伴建構學校品牌,形塑優質形象,以吸引更多學生就讀義方,讓學校不再減班,讓教師避免因減班超額而被迫離開學校。
一所學校的經營脈絡是包羅萬象,舉凡學校經營方向的凝聚、校園硬體環境的規劃、行政服務推動的機制、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學生學習成效的展現、學校課程發展的核心、校園人文氛圍的溫馨、以及校內外各項資源的整合運用等,都是學校所有教職員工必須長期推動與持續關注的焦點。義方國小多年來在教育現場總是默默耕耘著,在歷屆校長的穩定領航下,有著不同他校的溫馨發展路線,以溫柔陪伴、無私愛心、以及快樂學習的作為,讓義方的大人、小孩都是和樂融融一家親。只是,這樣的溫馨、幸福小學在充滿社會競爭的壓力潮流下,已慢慢地無法符應家長的期待,而學校的優勢面向亦無法有效說服家長,導致學校班級數、學生數出現危機。
義方學區其實有足夠的學齡孩子可以提供學校學生人數的需求,但讀私校、遷戶籍就讀他校等的比例甚高,顯現義方品質對家長的吸引力及提供的信任感不足。因此,明達深深覺得,讓家長感受到學校教師的專業、教學的品質、及經營的目標,才是最有效的行銷方法。
家長對學校認同感的營造,明達認為有三個重點是學校最必須努力與掌握的:
一、學校經營目標能切合社會需求與家長期待
現在多數的家長都有著孟母三遷的精神為孩子選擇學校,希盼透過有價值的學校教育特色為孩子的能力增添未來競爭的優勢能力,部分家長也期待孩子的校園生活是多彩多姿,品格陶冶重於知識的追求。
目前,義方已全面構築學校發展方向,強調以多元能力養成為基點,結合拓展學校本位優勢特色,讓孩子的學習能在「立足未來社會的競爭力」與「快樂學習、學習快樂」的學習思維中取得均衡發展。
二、親師互動合作能展現積極主動與密切關係
良好的親師關係,有助於家長對學校的正向支持與認同情感。因此,主動積極爭取與家長對話的時間與空間,深耕親師之間的溝通管道、對話品質、密切聯繫與合作關係,讓家長感受到教師的專業素養與教育大愛,讓家長認同自己的專業,讓家長信任自己的教學,無形中,也讓家長對學校多了一分好感與支持。
三、學生學習品質能確保精緻細膩與豐厚價值
教育的原點在於促發或建立學生的多元生存能力,而其學習效益取決於教師的專業實踐與學校辦學方向。爰此,教師的課堂實踐應充分展現學習動能,讓每一個學習歷程都盈滿專業思維與價值形塑,讓學習的品質深化活絡,讓學習的成效精緻永建,讓扎實的學習品質為教師專業能力說話,讓學生的優質表現為學校經營效能說話。
學校品牌行銷經營,其實無需大張其鼓、大鳴大放,也不用費盡巧思辦理各項吸引人潮的活動。行銷最好、最有效的媒介便是學校的孩子及家長,只要學校用心、教師盡心,學生家長自然能安心、放心與開心,在社區閒聊、家長族群互動的時候,便能將「學校的好、教師的好」的訊息逐漸擴散,讓學校整體的優質形象烙印在所有人的腦海中。

所以,身為教育人員不能將家長一直置放於教室及學校外,而應主動邀請家長夥伴進入孩子的學習場域,讓家長充分感受學校及老師的專業與努力,這才是學校的生存機會,也才是孩子的福氣。

2014年10月8日 星期三

如何協助孩子學數學

如何協助孩子學數學

翁明達

 這是十五年前寫得文章,現在看起來還是具有參考的價值,就提供給需要的家長們參考囉!

只想告訴你,陪孩子學數學是最好的指導策略。底下即依據孩子程度的不同,給予不同的建議與指導策略。
一、對程度較佳的孩子:
邏輯思考與觀察能力的培養,對程度好的孩子是重要且必須,也是延續數學成就的重要關鍵。
1.  讓孩子「定期思考數學問題」:每日或每週提供數學思考練習題5題(可由坊間購買數學推理或應用問題等參考書籍),定期檢視與討論;有時間請帶領孩子玩玩數學遊戲、或考驗加深加廣問題。
2.  陪孩子「進行親子數學對話」:以口語對話方式進行思考、討論及解決數學問題,除拋棄繁雜費時的計算過程外,又可使孩子養成深思習慣。
3.  讓孩子「扮演教師說明角色」:讓孩子解釋數學解題過程給您聽,並請您適時提出疑問,促使孩子的思緒更周延、觀念更清晰。
二、對程度中等的孩子:
能掌握課本教材內容,對此程度的孩子已經有些辛苦,所以,指導重點應擺在課程內容的精熟,並提供練習機會。
1.  每日檢查數學作業:了解孩子書寫狀況,並固定選擇2~3題請其口頭說明題意及解法,以確認孩子是否理解。
2.  提供孩子練習機會:提供孩子解題及思考的機會(可購買坊間的各式數學題本),固定數學練習時段,藉以補充其解題策略及思考能力的不足。
3.  奠定孩子計算基礎:計算題多屬機械式、固定式的操作或運算,不太需要過多的思考與推理,因此需要求孩子能確實把握,以維持一定基礎的運算能力來面對較感棘手的應用問題。另外,多用筆算、少用心算或用眼睛看,可增加對數字的敏感度。
4.  適時給予加油打氣:強調只要盡心,無論成績如何都應給予支持。
三、對程度較差的孩子:
對孩子的學習採鼓勵方式,要求以是否盡心為準則,不訂成績標準。
1.  陪孩子書寫數學作業:由於孩子能力稍差,易生挫折,建議您能在孩子身旁隨時提供諮詢,並於作業內容中,引導孩子觀察題目的重點或所要問的問題為何,以倒推的方式來指導孩子找尋解題的策略。
2.  重視計算能力的紮根:計算能力可以多練習方式學會,最好能額外提供孩子練習機會,並鼓勵孩子要細心,不求快。
3.  以完成作業作為標準:鼓勵孩子盡心完成學校規定之數學作業,且以鼓勵代替要求,提供孩子學習的信心與意願。
4.  依孩子特質多元發展:讓孩子發展較符合其個人興趣或能力方面之領域,不需在數學上拼命要求,也讓其在學習路上較有自信,而不會因數學一科而否定自己。
最後提醒您,任何學習都應重視課前預習,數學尤其必要。預習方式以課本為主,讓孩子先嘗試自己學習,以鉛筆寫下課本上每個問題的解答,遇有不會、不懂的,請孩子註明標記,以提醒上課留意;有成效的預習可讓孩子在學校上課中有第二次的學習機會,觀念較容易理解,不懂的地方也較容易在任課教師的指導下專注學習。
學數學不能急,我們不要因為孩子一時的挫折而習慣責備他的不努力,而是要嘗試帶領他走出數學帶來的恐懼與陰霾。不論是九年一貫體制下的數學領域,或是舊體制下的數學科,其實在數學的「教」與「學」,其內涵都是一致的,端賴身為師長、爸媽的我們是採取何種的教學策略,以及我們的教育哲學觀為何。若您懂數學、知道數學、會指導數學,那是孩子的福氣,若您不懂數學,那就用心關懷孩子的付出,並找個合適的替代角色輔助他,相信孩子也是很有福氣的。

教數學真的不難,這是我想告訴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