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全面的課程規劃與領導
翁明達
學校總體課程的構思、規劃、執行、檢視與再修正,係為學校經營是否具備完善教育效能的至要關鍵。因此,唯有全面且系統的規劃推動課程的設計與發展,學生才能獲得最有意義的學習。本校依據教育部訂定課程綱要,擬定教育目標,評估本校既有發展基礎、師資專長屬性、環境設備條件、以及社區發展的特色和需求,規劃具體可行且系統化的執行策略,讓學校課程的整合落實,能有效提升孩子的生活因應能力與優勢開展能力,也能協同社區促發在地的文化發展。讓孩子在健康、多元、尊重的學校願景下,能適性、彈性、且扎實的奠基基本學習力,開展個人優勢關鍵力。
一、課程發展組織的成員組成
(一)課程發展組織架構的制定
1.本校課程發展組織係以「課程發展委員會」為核心,輔以「主管會報」、「行政會議」、「教師晨會」、「專業社群」及「專案小組」等協同推動學校各項課程。
2.「課程發展委員會」主要權責在統籌全校課程結構、制定特色課程、整合議題課程、審核課程計畫、規劃課程評鑑及其他各項攸關學校整體課程發展之事項。「主管會報」負責掌握各項課程執行期程及推動方式,亦透過處室間的橫向聯繫研議完整配套措施與合作方案;「行政會議」、「教師晨會」負責搜集課程推動資訊,凝聚課程推動能量;「專業社群」、「專案小組」則是針對課程教學或發展重點,進行專業且深入的對話討論,繼而提供可行思維供學校課程發展組織進行參照及微調。
(二)課程發展委員會成員的組成
1.本校課程發展委員會由校長擔任總召集人,成員計有17人,包括:
(1)行政代表5人:含教務、學務、總務、輔導等處室主任及教學組長。
(2)學年主任6人。
(3)科任教師代表1人:由科任教師互推產生。
(4)家長會代表2人:由家長會推派,包含1-3年級、4-6年級家長各1名。
(5)教師會代表1人:由教師會推派。
(6)資源班教師代表1人:由輔導室推派。
2.課程發展委員會成員深具專業度及代表性。
(1)本校課程發展委員會成員係由全校行政及教學體系產生,包含四處室、六學年、科任、資源班、教師會及家長會等成員代表組成,能從整體的、全面的校務運作課程發展進行充分考量,有效凝聚全校共識,呈現全體合作推動。
(2)課程發展委員會成員之教學領域專長含蓋七領域八學科,深具各領域專業及專門知識,包括:
1國語文:教學組長(小語會成員)、四年級代表(中文系畢業)、校長(國語科輔導團6年) 。
2英語:科任代表(英語科任)、三年級代表(英語科系畢業)。
3數學:六年級代表(師專數學組)、五年級代表(曾任高中數學教師)、校長(師專數學組)。
4自然與生活科技:輔導主任(自然科系畢業)、教學組長(個人興趣專長)。
5社會:六年級代表(社教科系畢業)。
6藝文:教師會代表(視覺藝術科任)、一年級代表(音樂科系畢業)、教學組長(個人興趣專長)。
7健體:學務主任(體育科系碩士畢業)、校長(個人興趣專長)。
8綜合:所有教師皆完成綜合活動36小時專業研習。
9課程:教務主任(課程所)、總務主任(曾擔任課程組長)、校長(實作經驗豐富)。
(3)課程發展委員會成員均能經常參與各項專長領域之進修研習活動,保持領域學習視野,有助於學校課程發展之深化、活化研討。
二、課程發展組織的運作
(一)課程發展委員會的組織任務
1.規劃全校之課程方案與課程結構,內容包括:
(1)規劃全校各年級之課程目標與結構。
(2)各年級基本教學節數中各學習領域之結構與每週上課節數。
(3)各年級基本教學節數中選修課程的內容與節數。
(4)各年級每週每天之作息結構及每週上課半日與全日之天數。
(5)彈性教學節數中,學校行事節數與班級彈性教學節數之比例。
(6)學校行事節數之活動內容、時程(週次、日期或時段)、時數等。
(7)本校教師之課程發展會議時間(包括全校共同時間與各課程發展小組課程發展時間)。
2.規劃各學習領域及特色課程一至六年級的縱向課程計畫。
3.協調並統整各學習領域及各處室推動之業務或學習活動。
4.審查全校各年級及各學習領域的課程計畫。
5.規劃並執行全校課程評鑑事宜。
6.研究學校願景及學生圖象具體實踐指標與策略。
(二)課程發展委員會的例行運作
1.每學期召開2-3次,負責規劃全校課程推動方向。
2.例行會議討論內容─8月底,9月初
(1)課程計畫報告。
(2)審核課程總體計畫─學校課程發展規劃評鑑表。
(3)第1學期重要課程行事討論及確認。
3.例行會議討論內容─12月中
(1)審核低年級「生活領域」及中高年級「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材料。
4.例行會議討論內容─1月中
(1)第1學期課程評鑑結果報告。
(2)教師專業學習暨備課社群第1學期推動成果報告。
(3)第2學期重要課程行事報告。
5.例行會議討論內容─5月第2週
(1)下學年課程討論規劃:包含各年段各領域學習節數、各年級級任授課領域及科任授課領域、以及科任教師之領域別及人數。
6.例行會議討論內容─5月第4週
(1)審核下學年教科書使用版本。
7.例行會議討論內容─6月第3週
(1)各學年特色發展及教學成果報告。
(2)第2學期課程評鑑結果報告。
(3)審核低年級「生活領域」及中高年級「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材料。
(4)學校課程發展成效評鑑。
(三)其他相關課程組織的運作
1.主管會報
(1)每週五下午定期召開。
(2)針對學校發展所有各項事務進行深度對話及橫向聯繫。
2.行政會議
(1)每月最後一週星期四下午定期召開。
(2)公布下一月之學校各項行事,提供教師及家長知悉,並進行縱向聯繫及修正。
(3)搜集各項學校課程推動資訊,凝聚共識。
3.教師晨會
(1)每週一上午定期召開。
(2)學校行政說明本週各項行事,提供全校教師知悉。
(3)搜集各項學校課程推動資訊,適時依學校教師能力及分工進行微調修正,並整合各項資源分配進行推動。
4.專業社群
(1)每月定期召開1次。
(2)針對社群發展議題進行深度研討。
(3)依據社群發展需求及前瞻課程視野,提供學校課程組織進行思考及探究。
5.專案小組
(1)視任務需求不定期開會,本校專案小組包括田園食農小組、英語教學推動小組、科學遊戲推動小組、環境教育推動小組。
(2)各小組依其課程任務,發展學校重點或特色課程,建立推動架構及課程實施內涵,提供學校課程組織參照辦理。
6.教科書審議委員會、資訊小組
(1)教科書審議委員會每學年定期召開審議教科書,作為課程發展委員會審核下一學年度教科書的選擇依據。
(2)資訊小組每學期定期召開會議,檢視資訊專案年度經費運用情形及規劃資訊設備採購方向,並針對學校資訊融入教學效能進行檢視,有效調整修正及審慎規劃未來資訊課程及數位學習發展方向。
三、課程發展組織間的聯繫
(一)課程發展組織的聯繫模組
1.本校課程發展運作係以課程發展委員會為核心,整合「學校行政」、「領域教學團隊」、「專業社群」、「專案小組」及「學生家長會」等多元組織角色及任務承擔,並參酌社區發展重點及家長意見,以課程發展委員會為主軸,分別與周邊相關會議或團隊進行互動對話、訊息交流及共識凝聚。
2.領域教學教師在教師晨會、審題會議、專業社群及專案小組等專業對談會議之對話結果或建議,可提至行政會議或主管會議上再行深入及縱向、橫向討論。相關課程議題及領域教學重點檢視均可循此一歷程獲得澄清或決議。
3.專業社群或專案小組之推動過程與發展主軸,亦會藉由教師晨會或專案研討會議中提出報告、討論及統整,最後再由學校行政協助推動落實;而社區及家長們則可透過學校行政提供各項課程發展訊息,回饋意見與協助推動。
4.承上之課程發展相關組織運作模式環環相扣,使每一個環節都能肩負起課程發展階段任務,以有效掌握課程實施品質,進行因應調整,使學生學習更臻效能。
(二)學校課程計畫制定的共識聯繫
1.落實橫向聯繫,確保年級間課程實施的融合與合作。透過定期召開的教師晨會、專業社群、專案小組,以及不定期的學年及年段課程意見討論,針對學校課程發展方向、內涵及未來規劃等,提出修正意見或創新發想,再由學校行政搜集彙整依議案內容提交行政會議、主管會報或課程發展委員會共同討論、議決暨實施。過程中,成員間能相互尊重、理性溝通及充分表達,共同為學校課程發展確立方向與切實執行。
2.確實縱向聯繫,貫徹課程內涵實質銜接。由學校行政、各學年教師、科任教師、資源班教師、教師會及家長會代表等組成之課程發展委員會,能確實負責綜觀及統整學校整體課程實施架構及內涵,共同審議課程計畫,並透過提案討論、對話互動、意見研議、共識凝聚等歷程,完成學校課程計畫之制定與修正,也充分落實各年級間各項課程學習之縱向銜接。
四、課程運作資源的整合
(一)校內資源的整合運作
1.學校推展田園食農教育,充分整合運用校園後山、校長室旁及三樓空中廊道之場地資源,依年級、學期、施作項目進行田園操作場域分配,包含親土耕作、蚓菜、魚菜共生等系統,有效充分運用學校場域進行田園實踐課程。
2.學校田園食農教育課程係規劃在綜合活動課實施,由班級導師負責田園操作的整體教學及進度掌握,學務處衛生組及自然科任教師提供技術支援及課程參照資料,總務處則負責場地的先行整理及後續相關周邊維護工作,讓田園食農教育在義方能落實全員推動的理念,並永續發展。
3.學校缺乏含有環形跑道之大運動場,故為避免學生因運動而造成使用場地衝突或受傷事件等情事發生,分區規劃各年級學生下課使用場地區域,A操場為低年級學生活動場域,B操場為中年級學生活動場域,體育館為高年級學生活動場域,以建置安全校園活動環境,提升學生最合宜的舒適運動空間。
4.為協助幼兒園孩子每天大肌肉運動課程時間,國小部各班級第一節不安排體育課,把校園所有運動空間留給幼兒園,營造學校場地有效運作及彼此合作模式,讓更多的孩子及課程活動都能獲得最好的規劃與發展。
5.為有效落實學校賞詩誦詞課程活動及各項重大議題宣導工作,學校統整規劃於星期五早自習時間實施,雙週為賞詩誦詞時間,單週為重大議題宣導時間,讓所有重要的教育元素都能在學校的整合思維下獲得最大的學習關注與落實實施。
6.多項學校大型課程活動都採全校師生共同參與模式,如體育表演會、園遊會、科學遊戲、主題書展、田園教育、招生活動、多語文學藝競賽、春季郊遊、節慶活動等,將學校所有的教職員工納為工作人員並分配任務,以有效克服小校人手不足之窘況,亦提升全校師生共同參與與關心的同樂、互動或合作氛圍。
7.本校五年級英語兩班三組的分組教學、三至六年級體育的合作教學、以及一二年級生活課程的專長教學,皆是透過教師間彼此的協同合作與能力整合,讓學生的學習能在最合宜的教師專長與專業素養下,獲得最好的開展與指導。
(二)校外資源的積極爭取
1.積極撰寫各項競爭型或申請型計畫專案,爭取經費奧援,以深化及活化學校課程,並營造更優質之校園環境。包括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計畫、教師領域備課社群計畫、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英語創新教學實驗計畫、教育部夏日樂學計畫、教育部藝術與人文教學深耕計畫、臺北市卓越藝術藝術亮點學校計畫、總合治水計畫、公共藝術設置計畫、小田園屋頂平臺種植計畫、校園原生植物棲地復育推廣計畫、教育部食米養成教育推廣計畫、防災校園建置計畫、教學設施及教學設備改善計畫等,都可以充分顯現學校的積極努力與盡心用心。
2.持續申請各項免費之講座資源,填補學校經費不足部分,以提供教師、學生及家長更多元、更豐富的學習饗宴。
3.每學期申請臺北市圖書館書箱資源,免費提供學校孩子多元閱讀書目,提升閱讀質量,創發書香校園文化。
4.每年擬定行事計畫向學生家長會爭取各項課程活動經費補助,讓課程的推動能更順遂,成效更顯著。
5.每年定期參與社區溫泉季展演活動,爭取承辦單位捐款補助,協助學校課程運作的實質經費。
6.班級晨間閱讀引進家長入班協助指導或說故事,促發學習活力,展現學校與家長合作樣態。
7.導入志工進入校園服務,包括閱讀志工、學輔志工、導護志工、照護志工、醫事志工,讓更多的人力協助校園多項事務推動,創造更有意義價值及安全無虞的校園學習環境。
8.引入學生家長會入校承辦耶誕晚會等活動,建立合作模式,有效減輕學校行政事務負擔,提升各項事務推動活力。
9.校園鄰近自然資源豐富及社區人文機構眾多,學校會積極主動規劃學習課程與文化交流活動,以涵養義方學子資源永續概念與形塑人文氣質。
10.每年定期向新民國中借用校園大操場,協助學校進行體育活動,如100公尺短跑競賽及大隊接力等,讓孩子也能充分展現運動活力與能量。
11.學校提供場地野樵生態保育協會置於近30部自行車,野樵生態保育協會亦協助學校發展自行車課程及協助自行車校外教學,讓學校動態課程更臻多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