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3日 星期四

思索未來教育的五個樣貌

思索未來教育的五個樣貌
翁明達
3C產品的發達(電腦、平板、手機)、數位軟體的即時(網路社群、電玩)與24小時播不停的電視,其實已經扼殺了孩子學會耐心等待及停駐片刻深入思考的習慣,讓已經習於快速獲得反應、簡易汲取資訊的孩子,大多只能停留在事物表徵資訊的截取,又或是只有他人(沒有自己)的想法,又或是欠缺了自我學習規劃的能力。身為在孩子周遭的大人們(家長或老師),必須意識到這樣的危機,應該要確實關心如何陪伴孩子、引領孩子,才能獲得真正實用的能力與素養,
Napat Jatusripitak在泰國曼谷長大的,高中即赴美就讀,目前是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生,也是settaKid.com創辦人,定期在其網站發表文章探討全球經濟情勢政策。他在一篇文章中提及給未來教育的五個備忘錄,獲得極大回響,因為他省思到有五樣能力是比成績甚至是從學校學習到的實際知識都還要重要。筆者條列於下:
1.教育孩子熱愛學習。
2.教孩子學習。
3.教孩子「知道」不代表「思考」。
4.教孩子「好好地」辯論。
5.教育孩子書寫。
綜觀上述五點,Napat Jatusripitak期待在孩子的成長學習過程中,我們應該讓孩子喜歡學習這件事,也知道學會如何自己學習,懂得用腦筋進行高層次的思考,更要學習從傾聽、判斷情勢、思考下一步、訂下目標、並且以流暢的說話技巧或文字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然而,在現存的社會體系裡,我們的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只知道講求速食,對許多知識的追求,只期盼儘快由大人口中獲得答案;小時候的好奇與好問,也在大人的忽視下,沒多久就消逝了;而一些能力的學習,更是吃不了苦,挨不住挫敗,或是淺學即止,未能學習得更透徹。凡此種種的學習危機,不勝枚舉。
因此,筆者思索幾個關鍵作法,提供給陪伴孩子的所有大人們參考,讓孩子能在成長的歷程中,獲得真正有用的學習與涵養合宜的學習態度。
一、以真心歡喜的心情,看待孩子學習的熱情,讓孩子在愉悅的氛圍中享受學習
孩子的好奇心,這是自然的成長學習;孩子願意問,也是最佳的學習切入點。但大人們太容易因為孩子反覆的問題而心生煩躁,也很輕易地因為孩子喜歡或關心的事物與大人不同,而採取忽略或嫌惡的態度。
或許,孩子很多的問號是我們不會、不清楚也不感興趣的,但請試著尊重他的問題,肯定他的提問,接納他的反覆;並適時回答某些問題,也適時表達某些問題我們不知道(若有心,陪伴孩子一齊找答案更佳),以保留孩子問問題的動力與呵護孩子學習的意願。
二、以由淺入深的提問,回應孩子簡易的問題,讓孩子由回應中獲得他要的訊息
孩子會有很多問題,舉凡生活周遭視線所及的大小問題、學習時的課業問題、人際互動的問題…等等,當他們提出問題時,大人們可依自己的能力適時地選擇部分問題來做階段性的引導,孩子的一個問題,可以拆解成很多循序漸近的小問題,一步步地讓孩子回應每個小問題,最後讓他自己回應他自己的問題。這個歷程的引領非常重要,讓孩子學習從中逐一觀察或連結每個已知的現象或知識,讓孩子學習自己拆解問題進行推理,讓孩子從小就會自行探究問題。
三、以有趣自在的對話,引發孩子思考的習慣,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自然推論
若孩子不喜歡思考,許多的學習便會變得呆板而無趣,學習到的也只是死板板的知識,無法融會貫通,無法舉一反三,更無法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思考的習慣是需要長期的引領與陪伴讓他養成習慣,最實用也是最簡易的方法就是從平時的對話開始,從平時的生活細節觀察對話開始。例如:在大樓裡搭電梯,同時有2座,我們按了向上鍵,我們會搭到哪一座呢?猜猜看?你為什麼會這樣猜?或許過程中我們無法找到答案,但無形中卻釋放了許多事一定有它發展與運作脈絡的訊息讓孩子知道,也讓孩子明白生活周遭瑣碎事都是不簡單的,透過觀察、思考與推論,會發現很多的智慧結晶與生活創意。
四、以定時定量的閱讀,豐富孩子表達的內涵,讓孩子逐一累積論述的能量品質
學習除了需要正確的態度與求知的動力外,閱讀習慣的輔助更是扮演關鍵性的角色。不論是要觀察、發現、推理或提問,必須要能連結相關訊息,才能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對話,而這訊息的來源正是平時累積的閱讀能量。亦即說,孩子要有豐富的常識或知識背景,來支撐他的觀察、提問、分析、比較與發現,這樣的對話內容才會是有層次、有內涵的。所以,閱讀習慣的養成是學習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此外,口語的表達與寫作的練習亦是不可或缺、必須重視的能力開展。所以,平時在與孩子的例行對話中,應適時地給與其表達的內容進行一些回饋,例如:「你這樣說,不夠清楚吔,我不太能理解,可否再說一次?」,又或是「可不可以先告訴我事情的原因、經過,然後你遇到的困難是什麼?」諸如此類,讓孩子學習把話表達完整。而孩子的文字表達也應該以同樣的概念進行,讓他自己念一遍,陪他共同理解文句是否通順、以及如何表述會更清楚。
五、以不著痕跡的關心,接納孩子個別的差異,讓孩子用他的學習節奏開展潛能
孩子的先天差異是必然的,都是獨立個體,所以學習面臨的狀態也必然不同。所以當我們在陪伴孩子的學習成長過程中,必須接納孩子在過程中的種種好與不好、順與不順、懂與不懂,而這分接納是真誠而自然的。
由於每個孩子的喜好及擅長的學習方式都不同,大人們應該在平常的互動中適時觀察孩子的學習優勢,爾後在學習優勢的基礎上進行處事信心的建立、學習方法的習得、以及學習動力的維繫,讓孩子在他天生且獨特的成長序列中,穩健地邁開每一個學習的步伐。

最後,我們要陪伴孩子學習,就必須思考學習的核心意義─學習是為了讓自己有更多的能力為未來的生活做準備與選擇;也因為這個意義,學習就必須是終身受用的能力,而不是死記硬背的樣版知識。
Napat Jatusripitak所提列的五樣能力,都是舉足輕重的能力,希望透過筆者的關鍵思維與作法,讓你的孩子、讓你教的學生,都能從你的陪伴引領中,為未來的生活做最棒的學習準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