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7日 星期六

教室應有的風景─「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室應有的風景─「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
翁明達
「翻轉」是時下最流行、最夯的教育名詞,舉凡教育翻轉、教學翻轉、課室翻轉、翻轉教室、翻轉教育、翻轉課堂、翻轉學習、翻轉教學、…不勝枚舉。這些「翻轉」其實都只強調一個概念─希望將教學現場過往以「教師」為主的「教」,調整成以「學生」為主的「學」,讓學習時間真正歸還給孩子,讓孩子的學習能真正發生在每一節課堂之中。
學習是否有效?理應從孩子的言行舉止中去檢視,是能力的踐履,也是素養的懿行。但大人們總習慣由分數中去判斷孩子是否學會、是否聰明,所以,學校課堂中的教學思維與策略選擇無形中也被紙筆分數給綁架了。這樣的學習景況,是緊繃的,也是讓人憂心的,於是乎,「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的口號應運而生。
近幾年來,從「多元智慧」、「均一教育平台」、「差異化教學」的教育議題中,可窺見學校教育必須因應孩子學習個殊性的重要概念,因而造就教學多樣化與多層次的學習發展。而「學習共同體」、「合作學習」、「學思達教學」、「問題導向教學」、「體驗學習」等的教育議題,則誘發了教學和學習必須重視孩子表達、分享、思考及參與實作的歷程,讓學習不再只流於書本上的知識傳遞,而是更深層的思辨與理解。
一堂課的風景,本就應該是孩子們學習思維的交流,是自我意見的表述,是引發問題的探究,是同儕想法的分享,也是自我價值的省思,更是歸納、分析與整合學習議題核心意義的內在知識建構與外顯能力形塑的歷程。這一堂課的主角是孩子,是孩子們在闡述自己的觀點,是孩子們在對他人觀點的回饋,也是孩子們在搭建學習知識與思維邏輯的鷹架;教學者扮演從旁布題及引導的角色,並適時給予意見與提醒,更隨時佐以肯定與鼓勵的關愛眼神,讓孩子勇於表達,懂得聆聽,也願意合作與分享,這是一個境界,一個真正屬於孩子學習氛圍的教育環境。

筆者深切提醒所有的教育夥伴,「學習」是孩子成長的階段歷程,是為了「學習能在社會上生存的能力」、「學習如何持續自我學習的能力」、「學習面對困難、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習與人相處、與人合作的能力」,而這些外顯能力或隱身於後的內在素養,並無法從紙筆評量的分數中去一一檢證。我們必須期許自己,從每一堂課的教學結構中開始改變,讓真正屬於孩子的學習落實在每一堂課的教學之中。共勉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