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7日 星期一

讓孩子學會為自己負責,比任何事都重要

讓孩子學會為自己負責,比任何事都重要
翁明達
經過漫長暑假的等待,終於盼到孩子進到校園開始上課的這一刻。許多班級在有經驗的老師帶領下,很快的就開始一學期的課程教學。而第一次上幼兒園及一年級的新生寶貝們,則是帶著好奇或惶恐的情緒來到義方這個大家庭。
在學校,「學習」是焦點,並且是隨時隨地都在發生的事;而讓孩子在愉悅的氛圍與情境中學習,則是守護孩子學習動力的重要關鍵。只是,當我們一直在關注著學習的課題時,筆者不禁思索「學習」到底是誰的事?是老師的?是家長的?還是孩子自己的?而「學習是誰該承擔的事」便攸關所有相關當事人與各項學習成長措施的方向制定與策略規劃,因此必須先行省思釐清。
孩子是學習的主體,或許因為年紀小,家長及老師會盡心盡力地指導其學習,並督促其學習,當學習成效不彰時,還會要求其再用心、更努力,不管是學校的補救教學,或是課後的補習管道,又或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嚴厲責罵、追問拷打或花費更多時間的陪伴及指導等,都讓大人們不停地在為孩子的學習而努力著,但孩子呢?他們的想法或感受又是什麼?如果沒有和大人們一樣,那他們漸漸的就會對學習產生畏懼,最後變成抗拒,而這樣的結果絕不是我們所樂見的。
所以,孩子一開始該學的不是功課,而是責任感的建立。責任感的培養是提升生活品質及學習自我要求的關鍵,由於孩子的個殊性,有的孩子天生就會自我要求,有的孩子則會非常的缺乏,凡事漏東漏西,生活習慣散亂,行為舉止令人操心。我們必須在孩子的成長階段,就讓孩子知道及學習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不論是家事、課業或其他多項事務,只要我們認可孩子做得到,就應該給予機會使其學習。簡易的家事(拿碗筷、擦桌子、玩具收放、等)、課業的完成(主動完成、拿給父母簽章)、學習的準備(書包及學用品的檢查)、學習的結果(成績或作品)、以及做事的品質等,都是我們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面對與負責的。只有當孩子懂得承擔起自己成長及學習的責任時,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才具有真實的價值與意義。

各位親愛的家長及老師,責任感的養成絕不是學校或家庭單方面就可以有效達成的,我們必須積極合作,讓孩子在家裡和學校都能有機會建立責任感,讓孩子在循循善誘中獲得許多處理事情及看待事務的方法及觀點,讓責任感的內在素質能一點一滴地深化至孩子的日常生活舉止作為中,讓孩子有能力承擔更多的生活挑戰與價值思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